「身为佛子,当作佛事」。宝莲禅寺历代方丈一直以此来鼓励自己,领众熏修,积极开展宗教活动。经常性的有:禅七法会,清明水忏法会,释迦佛诞大悲法会,观音诞大悲法会,盂兰盆大悲法会,天坛大佛周年纪念水陆息灾法会,传戒法会。

一、禅七法会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文殊偈

宝莲禅寺法源曹洞,脉承金山。自1935年开始,宝莲禅寺每年在农历正月22日至29日之间,都要举行「禅七法会」,恭请禅门泰斗丶大德领众熏修,禅坐丶「跑香」,随机开示,使大众品尝禅味,净化心灵,共沾法益。

一(1) 禅七法会的意义

心本清净,被贪丶瞋丶痴等自私的思想染污後,产生种种分别,起惑造业,贮存於第八阿赖耶识中。第七识称末那识向内执取阿赖耶为「我」,向外错认身外之物真实不虚,自然便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为保护自身的利益丶权力丶名誉和家庭而展开种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念念执着自己的利益,产生种种颠倒梦想;有了颠倒梦想,便处处执着;有执着便有挂碍;有挂碍,便会放不下;放不下便会患得患失,痛苦丶恐怖的心情随之而起。由此可见,第七识误以「我」为实有,是人生一切痛苦产生的根源。

「禅七」中的「七」,是指我们的第七末那识。打禅七,就是针对第七识对自我的执取,以7日为限期,万缘放下,一心只抱着「念佛是谁」这一「话头」,死参不放,引导禅修者不断反问自己:未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之前,我是谁?以此逼令修行者生起「疑情」,了解「我」的「本来面目」──生命的奥秘,使生命蜕变。经过密集精进的修行,放下一切,以一念敌万念,打断妄想,去除我执,还回本来清净之自心,成就自己的慧命。

一(2) 禅七法会的起源与流传

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的优波罗花献给释迦牟尼佛,请佛陀为众人说法。佛陀坐上宝座,拈花示众,微笑不语。八万四千听众,苦思冥想,仍无法了知佛陀拈花之深意,只有迦叶尊着露出会心的微笑,与佛陀以心印心。佛陀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迦叶」。後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便成为禅宗的起源。

禅宗自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灯灯相传,历28代传至达摩祖师。达摩东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六传至惠能,一花开五叶,祖师辈出,道场林立,无上心法遂於中国广为弘传。

唐朝玄奘大师之恩师戒显法师说:「欲期克日成功,则非立限打七不可。」由此可见,禅宗祖师自唐朝起,便把「禅七」看成是克期取证丶明心见性的重要手段。

到了宋朝,禅堂被看成「选佛堂」,立限7日以资选佛,精进禅七逐渐流行於天下。古时禅七,往往每日以13或14支长香(每支长香的时间约40分钟至60分钟),作为用功标准。用功以外,每天昼夜,睡眠和休息时间合计也不过3丶4小时而已。後世各宗派,鉴於这种苦修方法的完美,就兴起各种七会,如念佛七等。

南宋以後,禅宗诸祖大多提倡参话头──「念佛是谁」。顺治皇帝问自己的四句话就是最好的说明:「未生我时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矓又是谁?」

近代禅门泰斗虚云丶来果禅师多年苦参:「我是谁」?「谁是我」?「未生之前我是谁」?「死去之後谁是我」? 如此锲而不舍地层层剥皮丶自我反诘,直到漆桶落底,参透生死,猛然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

一(3) 禅七法会的过程

洒净
「禅七法会」在「洒净」仪式中正式拉开帷幕。主七和尚右手执杨柳枝,左手持净水瓶,带领「打七」的大众一起诵大悲神咒,绕行禅堂,其目的在清净殿堂,也藉由这个仪式来提醒禅七学员,万缘放下,清净自己的心灵。

起七
在洒净之後,紧接着起七,「主七」和尚诵出「起七法语」:
「祖师禅,西来意,漫漫路行人,脚下须仔细。
生死苦,莫奈何,大事未明了,浮生如梦,日月如梭,到头来,无本可据,遗憾多多。今此,非常感恩香江岛上,宝莲常住,俯鉴群机,慈悲无限,为众隆重举行『禅七法会』。高着眼!此是选佛道场,群贤毕集,海众云臻,大阐祖道宗风,演教外别传之旨,专提向上,法轮转最上上乘,伏愿,龙天呵护,福地降吉祥之瑞,正法昌明,历万亿万年而永祚。 虽然如是,今夕吉日吉时,群情激越,渴仰欲滴,惭愧老僧奉邀,为之主七起七一句又作麽生!
人人有个娘生面,娘未生时面似何。
珍惜此番好时节,定要讨个好消息。」
主七和尚最後以香板点地三声「叩丶叩叩」接着云:「起──!」,即代表此次禅七正式开始。

「坐香」
香,在中国古代丛林道场,是用来计算时间长短的一个方式,也是测量坐禅时间的一个依准。香,同时也代表精进,勉励修行要像香烟一样,绵绵密密,不夹杂丶不间断。因此在禅宗道场中,静坐又称为「坐香」。
禅七期间,每日共静坐十支香,每次「坐香」四十分钟,若坐的时间较长,则称为坐长香。「止静」标志着禅修的开始,禅修者找好坐位盘好腿後,警策法师就会叫「止静」,众人就不得发出半点声响。坐禅其间,警策法师会不断巡视,若有禅修者一时昏睡或分心,警策法师会以香板打他一下,以视警戒。「开静」标志着禅修告一段落。
主七和尚也常於「坐香」中,为大众开示参禅的法门及用功的方式,鼓励禅修者来到禅堂,万缘放下,精进「坐香」,返心参究,克期取证,彻见本来面目。

「跑香」
在每一支坐香结束後,都会有10至15分钟的「行香」。首先,禅修者起身,绕着禅堂周围,一圈一圈慢慢地走,双手左甩右摆。然後监香法师开始「催香」──以香板击地「叩丶叩叩!」表示要加快脚步,越走越快,所以称为「跑香」。
藉由「行香」,在事上能活动筋骨,因为久坐下来,可能身体会有酸丶麻丶痛及血气不顺的现象;理上来说,更藉此来契悟本来面貌。「行香」从慢到快,去觉察当下这念心不因动作的快慢而有快慢,当下明白「无住生心」的理道。
最後,站板一打,猛然停住脚步,刹那间,由动而完全静止,禅堂一片寂静,帮助禅修者体悟:一念不生,与佛无异。有人因此而豁然开悟。此时,众人肃立静听法师开示。

「小参」
「参」就是参究,参究心性在那里。禅门中二六时中,都是在心地上参究,所以早课称为「早参」,晚课称为「晚参」,上堂说法称为「大参」,其馀时间则称为「小参」。在禅七中,主七和尚或「小参」的谘询法师,在「坐香」的其馀时间,为打七人员随机开示或印证其契悟的境界,则称为「小参」。
在禅七中,每天设有「小参」的谘询时间,打七者可针对禅修中的各种问题或打坐的境界,自由前往谘询室向法师询问。另外禅七的第五天,安排全部的学员分组「小参」,「小参」法师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作回答,同时鼓励学员把握最後两天契悟自心的因缘。

「解七」
在禅七,第七天圆满日的最後一支香中,当主七和尚说:诸位知识,即今解七一事,最後一句又怎麽说法?
「三千里路云和月,水陆空行一线牵;
禅七有尽时无尽,心仪互致报平安。
此行初试调羹手,意在吾门有续弦;
大道不离心地外,以人为本总相宜。
虽然如是际今『禅七法会』功德完满,诸佛生欢喜,龙天降吉祥,海众安和福慧双增,山僧为之解七一句又作麽生?
大屿山顶上,四望无边际;
昂平古道边,相逢有故人。
解──」
「叩!叩叩!」(香板击地声)
随着主七和尚以香板击地的声音,代表禅七正式结束,而在聆听解七法语的同时,大众也藉此把握能契悟自心的机缘。解七有两种意义:一方面是代表禅七功德圆满,法会的结束;另一方面则是要禅修者若能将多日来修禅的经验及禅师的训示运用於日常生活,必能使个人身心愉悦,工作顺利,家庭和睦,早圆佛道!